“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地位作出了精准诠释。历经沧桑巨变沉积的中华文化,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疫情突袭、全面小康收官之战,全民众志成城的原动力正在于新时期激活文化基因,传承创新传统文化,让文化活起来。
不忘本来,真正让文化活起来。引领中国逐步走出特色路径的,除了道路选择、理论引领、制度优势,更有文化力量。中华文化传承千年,历史更迭造就民族文化的褶皱与沧桑,孕育出独有的东方文明。从“民贵君轻”“仁者爱人”的孔孟之道,到“阴阳相生”“两级万象”的周易道法,从琴棋书画样样俱佳的高雅文士到宫商角徵羽的五节韵律……泱泱大国厚积出的底蕴,承载先贤智慧,更有启智之意。足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存续精魂,活化文化便在于以接续传承为始,让其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吸收外来,真正让文化活起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道理浅显却勘破了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于博采众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成不变则会将其陷入僵化、腐朽,甚至放大时代更迭间留存的“污垢”——重男轻女、封建迷信不失为其间一二例证;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全盘西化则将重蹈历史覆辙,洋务运动等便是其充分注解。正确的文化传承在于不盲目崇拜,同时虚心接纳外来文化优秀的成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兼具东西方意蕴鲜活独立于文化之林。
面向未来,真正让文化活起来。文化的活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仅是内容的包容与创新,更在于形式的时代性变革。从5G故宫构建故宫数字文物库到数字敦煌云游莫高窟,从历史人物融合数字产品到VR技术实现云展直播,当传统文化搭上大数据、AR、5G等时代新科技的“快车”,人们便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游览历史景观,更让其在文化长河中延续生命力。传统文化活化正在于融合时代元素,以技术领航引发新一轮的传统文化“复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从不忘本来的接续到吸收外来的传承再到面向未来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发展中探索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永葆活力的生存之道。
扫码回复
省考面试领取备考礼包
更多:优惠福利优质课程服务
-
8224人浏览丨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