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易尚教育

微信号:yishang

02865227334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11:城乡融合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易尚教育 时间:2020-10-23 09:20:13 阅读:2154 分享至:
国家公务员备考课程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热点背景】

平坦宽阔的路面上,红黄蓝三色标线犹如彩虹环绕乡间,为乡村振兴增色不少……蒋平公路起自平香线,终至后蒋福山村,是三河市促进乡村经济和旅游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470.36万元,路线全长7.5公里,目前,正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加紧施工。”三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蒋平公路通车后,将有效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温暖的是基层民心。为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三河市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截至目前,上半年的70条已全部进场,其中42条已完工;下半年的50条已经开工27条,完工17条。

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三河市深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要素一体化、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普惠民生。

【权威点评】

城乡融合是相对于城乡割离和城乡对立而言,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结果。在我国,这种城乡割离和对立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长期低水平发展情况下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面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较为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着眼,尽快发展工业和繁荣城市经济自然成了新中国成立后迫切而首要的任务和选择。集区域乃至全国之力,着力培育、建设和发展工业与城市,大大加速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从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的配置和集聚,加快了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使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作出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制度安排既符合当时国内国际形势,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制度安排在之后几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一种“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这种思想在弱化农业和农村发展后劲和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甚至滋长了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天然”优越感,强化了农村和农民的自卑心理,以至于“逃离农村”和“脱离农业”成为那个时代众多农民和农村家庭寄予自己和子女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

时代在改变 三农必突围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从促进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社会和谐稳定着眼,在保障工业和城市稳步、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国家逐渐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党中央在2004年至2020年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措施,这些制度和政策措施极大地稳定了农民、农业和农村,促进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蓄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及农村和农业建设资金大量外流的影响下,耕地撂荒、村庄“空心化”、留守人口老龄化、农村公共设施破败化、农村基层组织涣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得不到有效照料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涌现,阻碍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顺利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况下突围,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不掉队,成为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成就卓著,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然而,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社会矛盾依旧突出。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指引城乡发展的新方向,使城乡发展之路更加光明。城乡融合,旨在城乡共存共荣,契合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城乡融合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只有14617元,实实在在的数据折射出城乡发展的巨大落差。在此情况下,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城乡融合注重把城市资源要素引入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如江苏南京采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养殖、特色林果、设施种植等绿色生态种养产业链和价值链,带动数千农民增收。城市丰富的产业资源引入农村,有助于乡村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为乡村振兴助力。

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但诸多问题慢慢浮现:大量外来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就业、住房、医疗无法保障等。面对此种状况,推动新型城镇化刻不容缓,其有效途径就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福建莆田通过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带动了新型社区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子,城乡界限逐步“模糊”。结合实际探索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模式,可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乡融合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里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城乡融合,有助于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放在同等地位,消除城乡在文化素质水平、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城乡居民同享社会发展成果,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城乡融合,使乡村振兴不再只注重乡村内部的重建和发展,城镇化建设不再只追求自身速度的提升;通过重塑城乡关系,使城乡互促共进、协同发展,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共同提升。我们应及时破除城乡融合发展障碍,促进文明成果的城乡共享,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

融合发展 整体向前

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能否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由于知识水平、资金实力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仅仅依靠农民自身是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各类人才与留乡、返乡的农民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主体,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问题的解决,确保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和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配置,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利于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育和新业态的成长。为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正确处理“三权分置”改革中的重要关系,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激活农村丰富的存量资源。

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产业空间,为农民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一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方式,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二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资源和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三是深入挖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

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增添城乡融合发展新活力。发展壮大多元经营主体,通过多元经营主体带动城乡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互通互融,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创客等城乡融合发展新主体,带动城市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闲置、低效利用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写作素材】

从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的方面和内容上来看,城乡融合应包括产业融合、制度融合、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融合、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融合、基本公共服务融合以及生态融合。

产业融合表现为城乡间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对接,以及资源、技术、资金、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市场的有机联合,主要包括农村第一产业与城市二三产业的对接,农村二三产业与城市二三产业的对接,农村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衔接,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结合,以及农村资源、农副产品、劳动力等与城市市场、技术、资金、信息和管理方式等的结合。产业融合既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经济基础,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度融合的目的有二:一是促进城乡资源、资金、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的有序、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维护和保障经济主体和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二是保障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平等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消除权利和社会福利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制度融合应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权利人人平等的理念,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在生存、生活、生产以及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平等权利,消除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以及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及话语权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融合是指城乡之间在道路、交通、通讯设施、医疗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给排水设施、供气供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和养老服务设施等的同等建设,以及公共信息服务等的同等供给。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融合发展是确保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保障。

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融合既是城乡产业融合及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融合的重要实现手段,也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城乡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融合是指根据城乡生产、生活和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将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适时用于城乡生产、生活、服务以及娱乐休闲等运营和管理之中,确保这些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平稳和可持续地进行。城乡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融合不仅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和服务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为农村居民和劳动者带来更可观的利益和福利。

基本公共服务融合是指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环境卫生、基本养老服务等领域或方面享有权利的同等性和一致性。基本公共服务融合是城乡制度融合的现实体现。

生态融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其目的在于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和有利于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保护和涵养水源、滋养土壤,为城乡提供更加可靠的淡水保障和优质的耕地资源,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消解城乡割离和城乡对立,建立和谐社会关系,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抉择。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应将城市和乡村置于平等的地位,体现城乡间平等互促、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其终极目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习语摘要】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体制。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推动农村人口有序流动、产业有序集聚,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

——2015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特别是加快道路、农田水利、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管护运行机制。

——2017年12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