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四川选调生笔试已于3月27日结束,易尚教育的专家为各位考生整理出了面试热点供大家参考:
【热点背景】
3月30日,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主持会议并讲话,部际联席会议副召集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等27个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规则(修订版)》,听取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关于会议审议文件的汇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就会议审议文件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各自职能对下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2020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收官之年,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顺利实现,“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型城镇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会议强调,2021年要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一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三是引导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发展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五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支持县城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七是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引导树立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导向。八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九是高质量编制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同步编制“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知识补充】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要求,“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作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必须围绕上述目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从加速推进进入到减速推进时期,也从注重数量增长进入到追求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要顺应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立足实际国情,确保城镇化速度与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能力相匹配,城镇化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城镇建设管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走中国特色高质量城镇化之路。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国家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完善了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包括不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先后批复同意了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跨省区城市群及一批省内城市群规划,推动城市群发展;出台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相关意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经过不懈地努力,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3个一亿人”目标已基本实现;“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并稳步发展,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宜居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围绕农村产权制度、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和借鉴的经验,为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城镇化继续快速推进,但增速放缓;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三个1亿人”举措有序推进;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优化,城市群成为主体形态;城镇化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二、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严重滞后、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加剧、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不顺畅、各类城市发展差距较大以及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资源环境消耗过大等,综合表现为较低的城镇化质量。这些问题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理性看待,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探索解决。
问题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
问题2:城乡二元分割与城镇规模结构失调
问题3:城镇化推进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问题4:各地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和个性
三、“十四五”时期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在“十四五”期间,除个别城市外,要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改革和市民化成本分担与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缩小差距并最终实现并轨。一是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加快实施城市群及都市圈内居住证互认和户口通迁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宜城则城、宜乡则乡、来去自由”。二是完善户籍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科学落实人地挂钩,在深化都市圈内跨地区调剂和深度贫困地区跨省交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深化实施“钱随人走”,在财政转移支付、基建投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支持;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上下级政府间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间的城镇化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各级政府公共成本共担,以提高地方政府推动市民化积极性。
(二)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的规模格局
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来看,在“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体形态,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多层级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群、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控制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为引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镇化规模新格局。第一,在继续完善城市群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实现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第二,要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全球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四级中心城市体系。第三,进一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进一步提高小城市(镇)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品质,按照现代小城市标准推进县城和建制镇镇区建设,充分发挥小城市(镇)重要作用。
(三)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都市圈
在空间布局和形态方面,要采取长短结合的推进策略,重点推进实施分类分级的都市圈规划建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都市圈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空间联系强度,可将都市圈分为引领型、发展型和培育型三种类型。
(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通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使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和配置更畅通、更均衡、更高效,推动城乡要素、产业、社会和生态全面融合,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实现权利同等、生活同质、利益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城乡同荣的融合目标。
(五)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支持机制
高质量城镇化必须摆脱当前城市建设投融资过度依赖一次性土地出让的局面,采取渐进式改革策略,优化改善土地财政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土地财政向可持续模式转型。一是建立国有土地出让基金制度,建立土地出让收益的可持续使用方式。二是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促进土地财政的收益重心从一次性出让收入向可持续的税收收入转移,构建长效生财机制。
【模拟题】
【参考答案】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大规模工业化推动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进程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2013年,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后又制定实施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又有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从全球视野看,经历过城镇化的国家也往往经历过城乡二元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成为城市的新移民,进而成为新市民。但这还只是城乡间要素的单向流动,城市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巨大的要素黑洞。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流入城市后,还要能反向流回乡村,否则乡村就会因要素流出、资源短缺而无法持续发展。推进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拓宽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再汇聚到农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都市圈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发挥着更加关键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跨省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大量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开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9+2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群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城市群内部经济社会联系还比较弱,跨行政区划协调机制大多没有建立起来。促进城市群发育必须抓住都市圈建设这个关键。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础形态,是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具有紧密人口和经济关联的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地域空间组织。当前,我国正逐步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格局,都市圈正是这个格局中具有枢纽地位的重要一环。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可以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与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联动。建设都市圈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需要完善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成熟能够促进人口在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乡村合理分布、各得其所,实现人口分布与产业空间分工的优化协调配置。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尤其体现在实现更高质量的以人为核心。我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的配置仍以传统的千人指标为参考基准,即考察每千名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格、面积和服务半径等,但这是建立在社区人口结构基本相似、从中心点出发在所有方向上时空距离基本相同等假设基础上的。以此为标准的服务设施布局与实际的人口分布可能不完全匹配,容易造成设施资源供需不平衡。实际上,当初设定这一标准,是受技术条件制约的无奈之举。今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可以对人口分布、时空距离进行准确分析。实现更高质量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当重新探索公共服务体系的数量、质量与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的耦合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配置模式创新。
此外,城镇发展还需要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这就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稳就业增就业。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东中西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更需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就业机会在区域、城乡等不同空间尺度上更加均衡分布。均衡分布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强化就业差异化与空间差异化的协调配合,为不同层级的城乡聚居点找到相应的产业和就业形式。其中,尤其应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提升工业效率,实现就业机会多元化。
以上就是易尚教育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四川选调生面试热点,易尚教育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1四川选调生报考须知 |
报名时间:2021年2月24日至3月3日上午8:00 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笔试时间:3月27日 备考资料: |
2021上半年四川选调生汇总表 公告解读 |
四川公职考试信息欢迎关注四川易尚教育官网,或关注四川人事人才招聘微信号(ysjysc),及时掌握公考资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3450人浏览丨02-23
-
2741人浏览丨12-16
-
3584人浏览丨12-16
-
7223人浏览丨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