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围堰施工要求
围堰类型及适用条件 表 2K312021
桩基础施工方法、设备选择及墩台盖梁施工
1.沉入混凝土桩要求桩身强度 100%,并具有 28d 龄期。
2.沉桩顺序: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高程,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3. 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高程为主,贯入度为辅。
4.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 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300 mm。
5.冲击钻每钻进 4~5m 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
6.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 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7.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 1m;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
8.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 1.5 倍。
9.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10.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高程 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1.装配式桥梁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和吊装就位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吊装强度,一般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构件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低于 30MPa。
2.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 60°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管涵和箱涵施工及安全措施
1.混凝土管座或天然地基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贴合,使管节均匀受力。
2.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
3.遇有地下水,降水至基坑下 50cm 方可施工,且降水应连续进行至工程完成到地下水位 50cm 以上且具有抗浮及防渗能力后方可停止。
4.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
(1)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及保护层按设计完成。
(2)顶进作业面包括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 500mm 以下,并宜避开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5.箱涵顶进启动
6.顶进挖土
(1)一般宜选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按设计坡度开挖,每次开挖进尺 0.4~0.8m,并配装载机或直接用挖掘机装汽车出土。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及底板前清土须由人工配合。挖土顶进应三班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2)两侧应欠挖 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
(3)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
7.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8.人员与设备
9.施工区域安全措施
10.施工作业安全措施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1.不同类型围护结构的特点
2.基坑变形特征
(1)围护墙体水平变形
(2)围护墙体竖向变位
(3)基坑底部的隆起
(4)地表沉降
3.基坑的变形控制方法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4.坑底稳定控制
(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基槽开挖护坡技术及防坍塌安全措施及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1.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1)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3)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4)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 1~2m 范围堆载;
(5)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
(6)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一般应采取护坡措施。
(7)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8)放坡开挖时应及时作好坡脚、坡面的保护措施。常用的保护措施有:叠放沙包或土袋、水泥抹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等。也可采用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2.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一般采用下面方法处理: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如果渗漏较为严重直接封堵困难时,则应首先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液浆等封堵渗漏处,封堵后再继续向下开挖基坑。
3.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
-
1304人浏览丨06-19
-
1253人浏览丨06-02
-
1073人浏览丨06-02
-
2003人浏览丨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