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易尚教育

微信号:yishang

02865898991
二建《建筑实务》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必背考点
作者:林老师 来源:易尚职业教育 时间:2021-02-19 16:18:19 阅读:785 分享至:

以下内容由成都老牌培训机构——易尚职业教育的资深教师总结归纳,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考点1.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1.钢尺

钢尺的主要作用是距离测量,钢尺量距是目前楼层测量放线最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

2.水准仪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使用时通常架设在脚架上进行测量。

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但可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另外,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

3.经纬仪

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经纬仪是一种能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仪器,它还可以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量原理,测出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和高差,也可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测量。

4.激光铅直仪

激光铅直仪主要用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

5.全站仪

全站仪又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仪器。同一时间测得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

全站仪由电子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电子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考点2.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1.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有:已知长度的测量,已知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倾斜线的测设。

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建立。

 

考点3.水准测量的计算

HB=HA+a-b

其中:HA为已知点高程;

          a为后视读数,即已知高程点A所立标杆的读数;

          b为后视读数,即未知高程点B所立标杆的读数。

 

考点4.支护土方开挖的方法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

 

考点5.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基坑边缘堆置材料、坑底的标高控制:

1.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2.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土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3.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减少基底土扰动的保护措施,机械挖土时,基底以上200—300mm厚土层应采用人工配合挖除。

4.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考点6.回填土的类型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考点7.降水的方式

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

 

考点8.验槽的程序

1.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

2.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3.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

 

考点9.验槽的方法

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

1.观察法: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2.钎探法:

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成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按照钎探点顺序号进行钎探施工;每贯入30cm(通常称为一步),记录一次锤击数,每打完一个孔,填入钎探记录表内,最后进行统一整理。对偏差大于50%的点位,分析原因,异常的采用洛阳铲进一步核查。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3.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考点10.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7)设置后浇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考点11.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考点12.基坑监测的委托及实施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考点13.模板及支架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内容

1.设计的主要原则: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2.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抗倾覆)验算。

(4)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考点14.模板的起拱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考点15.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构件跨度为2m。

5.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6.拆模之前必须要办理拆模申请手续,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要求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考点16.钢筋代换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考点17.钢筋连接的方式

方法: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

1.焊接:

电渣压力焊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钢筋的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2.机械连接:

目前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通常用HRB335、HRB400、RRB400;适用的钢筋直径范围通常为16—50mm。

3.绑扎连接: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考点18.施工缝留置的规定

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2)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 1/3 范围内;

(3)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4)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 ;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在梁托下部0~20mm;

(5)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7)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8)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考点19.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并经设计确认)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后浇带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考点20.各类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

2.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置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防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考点21.砂浆的使用时间

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考点22.砌体结构的洞口留置

1.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留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

2.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考点23.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的相关要求

1.小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施工时底面朝上反砌;

2.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最上层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3.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分为A、B、C三级,配筋砌体不得为C级。

 

考点24.高强度螺栓安装的要求

1.高强度螺栓现场安装时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穿入。若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铰刀或锉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修正后或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倍螺栓直径。

2.高强度螺栓超拧应更换,并废弃换下的螺栓,不得重复使用。

3.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扣丝为标准计算。

4.同一接头中,高强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凝应在24h内完成。

5.高强螺栓和焊接并用的连接节点,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宜按先螺栓紧固后焊接的施工顺序。

 

考点25.钢结构涂装

1.防火涂料按涂层厚度可分 CB、B、H 三类。

CB类: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3mm;

B类: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3~7mm;

H类: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7~45mm。

2.防腐涂料和防火涂料的操作者必须有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上岗证)。

 

考点35.装配式结构构件进场、构件安装与连接

1.构件进场

(1)预制构件进场前,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验收。

(2)预制构件进场前,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

(3)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A.出厂合格证;

B.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C.钢筋复验单;

D.钢筋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E.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4)预制构件装卸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预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

(5)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宜设置在塔式起重机有效起重范围内,并设置通道。

(6)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堆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支垫稳固。采用靠放方式时,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

(7)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垫木距板端部大于200mm,且间距不大于1600mm,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8)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9)预应力构件需按其受力方式进行存放,不得颠倒其堆放方向。

2.构件安装与连接

(1)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和其中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2)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B.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板高的2/3,且不应小于柱、板高的1/2;下部支承垫块应与中心线对称布置;

C.对单个构件高度超过10m的预制柱、墙等,需设缆风绳;

D.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3)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对较高的预制柱,在安装其水平连系构件时,应采取对称安装方式;

B.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

C.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D.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考点36.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其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