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易尚教育

微信号:yishang

02865227334
【公共基础知识】名言中的哲学观点
作者:ystwx 来源: 时间:2022-04-27 14:31:26 阅读:1113 分享至:
四川事业单位备考课程四川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

一、知识介绍(点击咨询:

中国古代的先贤对于哲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一些古代思想家的名言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些朴素的哲学观点,以下就几种观点和大家进行分享。

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认为“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是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即精神是依赖物质的,是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据此,他提出了“气者,理之依也”的概念,这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朱熹却与之持有恰恰相反的观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这位理学大儒的经典论述,即“气”在“理”后才出现,物质要依赖于精神。而如果让四五百年后的王阳明穿越时空去和朱熹对话,他们可能会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即二者都会选择唯心主义这一哲学阵营。不同的是,朱熹所认为的“理”是一种独立于人之外而存在的客观精神,而王阳明的观点则是人的意志才是世界的主宰,二者在哲学上又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里。这人却胸有成竹,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在到岸后第一时间在记号处下水寻找,却一无所获。此人失败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宝剑不会随船移动,在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我们将其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观点。司马迁《资治通鉴》中则讲了一个与之道理相反的故事:吴国大将吕蒙通过不懈地学习,改变了别人眼中对他“吴下阿蒙”的老印象,使孙权对其刮目相看。这就告诉我们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的,每个人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静止的观点,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将后者叫做一种辩证法的观点。除此之外,形而上学还用孤立、片面的观点思考问题,而辩证法则从联系、全面的角度看待事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我们将其称之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二、例题展示

朱熹说:“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下列观点与其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子不语怪、力、乱、神

D.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答案】D。解析:朱熹认为先有“理”,再有“气”,此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选项与题干逻辑相反,属于唯物主义;B选项是说高楼大厦要经过长久的积累才能建成,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选项指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属于唯物主义思想;D选项是黑格尔的哲学观点,绝对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属于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D。



加入讨论交流群了解更多相关公考信息:点击加入

欢迎关注四川人事招录网,本网站主要汇总转载四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厅考试信息,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四川人事招录网”添加关注,及时 掌握公考资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