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年-2021年7月28日),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的重要考点,其中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是近年来各地考试中的热门考点。
班杜拉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所谓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者)在处理刺激时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如“身教重于言教”、“杀鸡儆猴”等。
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
(1)习得效应。习得效应指的在直接经验的作用下,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再现出特定的行为的过程。例如,家中父母常使用不文明语言,久而久之,儿童也学会了使用不文明用语。观察学习的习得效应可以解释大部分与态度和品德有关的新行为方式的学习。
(2)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指通过观察后,个人的不良(或良好)反应出现概率减少的过程。去抑制效应指观察者通过观察,原本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再度出现。例如,一名很活跃的学生,在进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课堂上面对老师提问的问题,当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沉默不言时,自己也会沉默不语,这叫抑制效应。而当渐渐有更多地的同学在上课踊跃回答问题后,他也会鼓起勇气,再次敢于举手回答问题,这叫去抑制效应。观察学习的抑制与去抑制效应可以解释不良态度与品德转变的部分心理机制。
(3)反应促进效应。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例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从而促进新的行为的学习。反应促进也指原先习得行为的加强。例如,“见人打招呼”原本是某儿童已习得的行为,但有时却不能表现出来。若看到其他儿童和成人都能表现这样的行为并受到赞扬,该儿童见人打招呼的礼貌行为方式会得到加强并重新表现出来。反应促进当中,原先未做的行为不是由于抑制,而是动机不足。
(4)刺激指向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指观察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诱发个体采用相似的刺激指向任何环境。如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在看到他人用木棒表现攻击行为时,不但模仿这种行为,而且当他们以后想要表现攻击行为时,都会选用木棒作为中介物。
(5)情绪唤醒功能。由于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引起了观察者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我们在观看电视剧时,看到剧情中人物的不同命运和境遇(如被欺负、被抛弃时),自己也常情不自禁的表现出相同的情绪(如悲伤、难过等)。所以,观察学习是情感教育的最重要手段。
欢迎关注四川人事招录网,本网站主要汇总转载四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厅考试信息,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四川人事招录网”添加关注,及时
掌握公考资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扫码回复
资料领取领取备考礼包
更多:优惠福利优质课程服务
-
2316人浏览丨10-24
-
2984人浏览丨10-20
-
2327人浏览丨04-25
-
1498人浏览丨04-24